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医师进修杂志》 > 2000年第4期
编号:10223808
T管拔除或滑脱所致胆汁性腹膜炎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医师进修杂志》 2000年第4期
     作者:李潘良

    单位:李潘良(浙江省缙云县中医院,浙江 缙云 321400)

    关键词:

    医师进修杂志000433 分类号:R 656.4+1 文献标识码:A

    文章编号:1002-0764(2000)04-0063-01

    引流胆汁的T管拔除或滑脱后发生胆汁性腹膜炎是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。8年来我院共收治5例,现总结分析如下。

    1 临床资料

    本组男1例,女4例。年龄34~68岁,平均年龄52.1岁。5例患者原发病均为胆石症(胆总管结石2例;胆囊胆总管结石3例)。均为首次手术病人。造成胆汁性腹膜炎原因:T管拔除2例,滑脱3例,拔T管前均经“T”管造影,证实胆总管下端通畅,夹管24~48 h后无不适,拔管时间为14~18 d,平均16 d。滑脱时间为术后第2~7 d。主要治疗方法:经原窦道置管引流,或同时经皮套管针穿刺置管引流及再次手术剖腹探查置管。结果:5例均治愈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2 治疗方法

    2.1 经原窦道置管 拔除T管后有腹痛或发现T管滑脱后,立即经原窦道放置导尿管引流。这是一种最简捷而有效的方法。本组2例造影证实导尿管插入胆总管且引流通畅。因此T管一旦拔除或滑脱后出现胆汁性腹膜炎,应立即经原窦道置管引流。

    2.2 套管针穿刺置管引流 经原窦道引流后,腹腔内尚有多量胆汁,需作腹腔引流,我们采用自制套管针,可插入16F引流管,能达到引流通畅之目的。根据腹膜炎的严重程度及腹内胆汁积存情况,可放置多支引流管。本组2例应用此法,治疗效果满意,即使腹腔内有大量胆汁也适用。本组其中1例,穿刺置管后即引流出胆汁800 ml以上,1周后拔除腹腔引流管而愈。

    2.3 剖腹探查重新放置T管 这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,本组2例采用本法。但手术应尽量简单,冲洗腹腔后放置局部引流即可,因短期内很难承受再次手术。

, 百拇医药     总之,我们认为:保守治疗应做到胆道内胆汁通畅地引出体外,而不再进入游离腹腔,已积存于腹腔内的胆汁应尽快引出以控制感染,否则,应积极手术治疗。

    3 原因及预防

    3.1 拔T管时对胆总管壁撕裂或窦道壁擦破造成胆漏。拔管时T管二壁靠拔,横径增加1倍左右,可使胆总管壁和/或腹内T管周围窦道破裂而引起胆汁性腹膜炎。因而,短臂对长臂缘应纵向剪除一部分,再于T管长短臂相交处顶端剪去“V”字形一小块,以利日后拔除。避免胆总管壁和窦道壁撕裂伤。如需T管短臂起支撑作用,短臂不能作纵向剪除,而仅剪去“V”字形一小块即可。

    3.2 胆总管下端有梗阻因素存在 如残留结石、乳头炎、胰腺炎等。有上述情况应作相应处理。否则,因胆道内压高,一旦T管拔除。胆汁易从破损胆管或窦道壁渗漏入腹腔。

    3.3 拔管时间过早 拔管时间一般为2周,但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作出适当延长,如肝硬化、黄疸、年老体衰及激素应用者等。拔管前要夹管24~48 h,再开放1~2 h后拔除。

    3.4 T管意外滑脱 由于固定不当,管理不善,当病人烦躁或翻身,引起不慎致使T管滑脱,本组有2例属此类,因此,T管术中定要妥善固定,术后加强管理。

    3.5 T管与腹腔引流管从同一腹壁戳口引出,这样,拔腹腔引流管时将T管同时带出。本组有1例属此类。故应另戳孔引出T管,不能图方便,引起意外。

    收稿日期:1999-08-04, 百拇医药